作為我院近期“學風考風教育周”系列活動之一,國際學院教學管理交流會于10月19日在國際學院會議室召開。副校長盧福財、蔣金法到會指導,國際學院全體員工參加,會議還邀請了教務處處長陸長平、副處長許基南及教務處各科室負責人和國際學院部分學生代表、班主任代表參加。楊慧院長主持會議。
國際學院自2002年成立,經歷近十年風雨,一路走來,已取得了豐碩成績,在國內同類學院中名氣彰顯,特色鮮明。“中西合璧”的辦學模式日益為眾多兄弟院校所效仿,辦學理念得到廣泛認可,成為我校對外交流的一張亮麗名片。目前,國際學院在教學管理上推行“精細化”目標,在抓好語言課程教學管理的基礎上,專業課程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側重學生個性學習能力的鍛煉與提高。同時,國際學院努力開辟海外研習基地,引進優質海外師資,提高對外合作交流院校層次,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國際學院教學副院長陳衛東首先在交流會上介紹了國際學院教學管理上的基本情況、近期教學管理新舉措及目前尚需解決的部分問題。陳副院長介紹,國際學院以培養國際化經濟管理人才為己任,借鑒國外領先高校培養方案安排課程,以學校雙語精英教師為主、聘請海外優質教師為鋪安排師資,努力為學生營造“不出國門也留學”的國際化教學、國際化交流和海外實踐環境,目前已初步形成“中西合璧、外引內聯”的國際化辦學實踐模式。近年來,國際學院通過廣泛調研,全面推行了學生教學助理制度,并不斷細化教學助理管理機制;借鑒寧波諾丁漢大學經驗對英語教學進行了微調,修訂了英語課程教學大綱,英語基礎課程實施小班化教學;成立了數理學習、課題研究等學生興趣小組,以點帶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整體科研水平;加強了教學評估全程化管理,調整學生學期成績各環節評估比重和對任課教師的評估時段;為更加突出精英化辦學方向,設計了“高嫁接造國際視野、雙學位拓專業口徑、純英語育多能高素、小學期營多元環境”的特色高端學生培養模式。會上,陳衛東副院長也指出了目前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極少部分學生存在考試僥幸心理、院校兩級在學生課程安排及院考與校考安排上存在著時間沖突、學生學習活動場所的缺乏等。
教務處陸長平處長、許基南副處長對國際學院辦學成就及扎實的教學管理工作作風作了充分肯定。他們表示,國際學院是我校本科教學實驗區,是教學上的特區,對特區需采取“特事特辦”的方法。
歷年來,教務處在做好全校教學管理服務的基礎上,無論在教務安排上、師資配備上、設備場地提供上,教務處對國際學院都始終堅持給予最大限度的支持與配合;為減少國際學院教學管理改革的障礙,始終給予國際學院最大限度的辦學自主權。
國際學院部分員工、班主任代表和學生代表也從各自角度發表了意見。國際學院院長楊慧就學風考風問題進行了闡述,她表示,教學工作是學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考風正的根本在于學風正、教風正,以及考試方式與內容的科學合理性,為此,國際學院必須加強對教師授課質量的管理和學生考核全程化管理制度的創新。
副院長肖瓏就國際學院教學工作的國際化對接談了她的看法,她提出,教學管理必須加強與外教等任課老師的溝通,對教師上課要有明確的考核要求;同時,借鑒國外大學經驗,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及吃苦精神教育。
班主任李金云提出國際學院加強對任課老師考核的同時,要長期加強對學生的篩選,啟動強制退出機制,以保持學生水平的高質要求,滿足雙語教學的素質需要。學生代表們針對教師助理制度、學生課題研究、外教資源利用、學生成績考核環節比重分配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
蔣金法副校長強調,學院發展至今,各方面工作已走上正軌,累積了經驗,形成了制度,特別在教學管理工作中,有了明確的辦學理念、清晰的教學大綱、相對健全的考核制度,具體工作落實有章可循。國際學院在原有工作基礎上進行創新的同時,更要加強現有制度的執行力度,嚴格且毫不松懈地扎實教學管理各個環節的工作。
盧福財副校長充分肯定了國際學院近十年的辦學成果,提出了對國際學院國際化辦學的一些思考。盧副校長指出,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一些新問題出現在情理之中。在教學管理上,他建議國際學院在重視和加強監管所有已開設課程教學質量的同時,注重對優質師資和班主任的管理,留住好老師。同時,重視與學校相關部門、教師、學生的溝通協調,針對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擬定方案、形成制度,不斷提高國際化辦學管理水平,促進我校國際化辦學事業的發展。
文:吳宗福 編輯:夏賢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