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不升值會有什么后果?
人民幣不升值,就意味著出口企業能夠生產興旺,企業有利潤,工人不下崗,這對出口企業當然是好事一樁,這也是出口企業言之鑿鑿反對人民幣升值的理由。可是,ZF決策不能僅僅考慮出口企業的利益,更多的是要考慮全社會的利益。我們還是來看看人民幣不升值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怎樣的災難性后果?
一是中國的財富將會源源不斷地流向美國,而同等的財富卻換來更少的美元,因為匯率偏低意味著我們換回等值的美元需要用更多的東西,說白了我們是在送東西給別人;二是貿易摩擦會越來越多,因為ZF不讓人民幣升值,就只能靠印刷人民幣來兌付美元,相當于動用全國的力量給出口企業補貼成本,損害了其他國家與中國出口企業生產能力類同企業的利益,這不符合WTO的規則;三是產業結構將會更加畸形,因為出口企業產品低價賤賣也能賺錢,原本是不應該投產的企業會因為出口換匯帶來利潤而拼命地加大投資,中央反復提出的所謂減少出口增加消費為目標的經濟結構調整終將化成泡影;四是隨著世界金融危機的不斷緩解,國外的消費能力已逐步恢復,出口增多則美元儲備還會繼續增多,為了兌換美元只好大量發行人民幣,國內通貨膨脹自然是卷土重來愈演愈烈。
有的人看到這里,或許還心存僥幸,人民幣不升值畢竟使我們中國的外匯儲備坐上了世界第一把交椅,這說明我們中國現在有錢了,再也不像從前那樣積貧積弱了。然而,天量的外匯并不意味著我們已經財富在手牢不可破,它同樣面臨著不斷縮水貶值的可能。
當我們刻意用偏低的匯率來換取外匯時,攢錢的過程中我們用更多的東西換來更少的美元,這意味著在做生意的時候就已經吃虧了一次;當我們用外匯儲備來購買美國的各種基金股票時,基金股票價格大跌(如黑石基金)又讓我們損失了一次;當我們用外匯儲備來購買各類債券時,因為這些公司(如房地美、雷曼)的破產或虧損我們又損失了一次;當我們用1/3外匯儲備來購買美國ZF債券而自以為高枕無憂坐收紅利時,美國ZF正在深陷債務危機,其信用等級被中介機構下調,這些債券在出賣轉讓時價格又將下降,這意味著中國人的外匯又將大幅度地縮水。以上幾個方面的損失動輒都是天文數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查查相關資料。
更令人尷尬的是,現在我們已經陷入了一種進退維谷的兩難處境,因為我們的積攢的美元實在太多,為了保值我們用它來買了許多美國公司的基金股票和美國ZF的債券,現在我們是買什么,什么就一路高漲,我們想賣什么,什么就一瀉千里。表面上看我們的確是擁有天量的外匯儲備,但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需要把這些基金股票債券變成現金的時候,這些金融產品的價格無疑會大幅下跌,其損失恐怕難以估量。
最需要說明的是,中國是個窮國,最多也只能算是個發展中國家,這3萬億的外匯儲備意味著中國人已經送出了超過20萬億人民幣的財富給美國,而我們卻沒有從美國人那里拿回相應的財富,美國人只給了我們一張3萬億的借條,甚至連借條也談不上,因為美國人并不因此給我們利息,而且美元是美國這個主權國家有權不斷印刷使之不斷貶值的。
當然,這并不能去責怪美國人黑心,美國人支付了美元就意味著他們愿意與我們交換,問題是我們的匯率制度使中國人無法去使用這筆錢,這樣的制度不應該改革嗎?
解剖幾個迷惑大眾的典型問題
看了上述講解,也許有人不免滿腹狐疑,既然中國現行的匯率制度對美國人有利,為什么美國人反而喋喋不休地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呢?難道美國ZF是活雷鋒!
從整體上說,人民幣不升值固然有利于美國人的利益,但是同樣也會損害另一部分美國人的利益。他們是誰?他們就是與中國出口企業生產同類產品的美國企業。如果人民幣升值,中國的產品遠渡重洋去美國就沒有了競爭力,但由于人民幣匯率低估或者說中國人以國內通貨膨脹為代價支持了這些產品,使他們有絕對的競爭優勢而能夠輕而易舉地打敗美國產品,從而使美國的同類企業減產倒閉和工人降薪失業,這就是為什么東西便宜賣給別人,反而會遭到別人反對的真實原因。大家要注意的是,這前后兩個別人是有區別的,前面一個別人是美國的消費者,他們希望中國人的產品越便宜越好,他們并不反對甚至是支持人民幣不升值;后面一個別人是美國的同類企業和隸屬于這些企業的產業工人,他們因為工廠倒閉或減產,使自己的收入不斷減少,他們當然會呼吁美國ZF要對中國的匯率政策予以干預,他們是中國不正確匯率政策的受害者。美國的政體眾所周知,官員們不可能不要這一部分選票而置這些人的利益于不顧,而且這些人受到的傷害正在發生,因此他們的反對比一般消費者的支持更加堅定強烈。所以說,正確的匯率利人利己,錯誤的匯率害己害人!
再看一則流傳甚廣的反對人民幣升值的笑話:2010年,一美國人到中國旅游,用10萬美元兌換到68萬人民幣。在中國吃喝玩樂了一年,花了18萬人民幣。2011年,他要回去了,到銀行去,因為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到1比5,這位美國人用剩下的50萬人民幣換回了10萬美元。來時10萬美元,回去還是10萬,瀟灑一年,毫發未損,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不懂匯率的人看了這個故事,立即對人民幣升值深惡痛絕嗤之以鼻。這個笑話從邏輯上來說并非杜撰,故事完全有可能在現實中發生,這也是國外熱錢不斷涌入中國的原因。但是,造成這樣啼笑皆非的結果,是應當怪美國人乘隙而入,還是應當反思我們匯率制度的顢頇僵化。人性總是自私的,中國人外國人并無區別,當我們人民幣不升值而導致經濟結構混亂和國內通貨膨脹不斷加劇時,外國人斷定這種荒唐制度不可能長久維持,因此將熱錢引入中國而大賺一把。面對熱錢的不斷涌入,我們現在用的是兩招笨拙的方法,一是堵住不讓進,但是中國的金融市場正在不斷開放,地方ZF的招商引資仍是如火如荼,堵是堵不住的;二是堅持不升值,但這樣做只會導致中國的外匯儲備越來越多,通貨膨脹更加一發不可收拾。說穿了,在現行的匯率制度下,如果我們不想熱錢涌入而使外國人大發橫財,我們就必須面對經濟結構嚴重混亂和通貨膨脹肆虐橫行的苦果。不要怪美國人太狡猾,實在是中國人太無知!
再順便為讀者解答兩個熱點問題:一是為什么我們的外匯儲備總是以美元為主,而無法多元化,比如多儲備一些歐元、英鎊或者瑞士法郎等?二是為什么人民幣很難國際化?
先解答第一個問題。前文已經說過,由于人民幣被低估,出口企業賺取美元再回國兌換人民幣非常合算,所以出口企業非常愿意用美元結算。同樣,與出口企業作貿易的外國企業也愿意用美元結算,因為他們要賺人民幣更是難于登天,而中國的產品用美元購買他們覺得非常便宜,買賣雙方如此情投意合,流入中國的美元自然是越來越多。更何況對企業來說,美元是世界通行貨幣,用美元買賣方便無礙,所以即便是與歐洲國家做生意,他們也是用美元或者換算成美元來計價與結算的。至于第二個問題,本質上與第一個問題異曲同工,既然出口企業以及與出口企業做生意的外國企業,都覺得用美元結算比用人民幣結算更便宜,誰還會用人民幣來結算呢?即使是央行采取非常行動,白送或者白借一些人民幣給其他國家,當這些從天而降的人民幣用完之后,買賣雙方還是要回歸美元結算,除非,央行不斷地將人民幣白送下去。因此,匯率制度不改,人民幣國際化就永遠無望。
還要告訴大家一個令人喪氣的消息,那就是中國這幾年所謂引進和利用外資不斷增長的成績其實都是假的,至少成績是沒有像輿論宣傳中那么巨大。表面上看我們是引進了不少外資,每年在數字上都有增長,但這些外資根本就沒有得到利用,因為,這些引進的外資與我們做出口貿易的得到外匯并無本質區別,這些外資引進之后并沒有被進口企業所購買,用以進口外國的產品以支持國內建設,而是躺在了外管局的專門賬戶上,再經由央行印刷人民幣來兌換。說白了,外資是引進了,但沒有被真正利用,只是外管局賬戶上多了幾個數字或者庫房里多堆了一些花花綠綠的美元紙張。
嚴格地說,中國在近階段根本就不需要再提供特別的優惠政策來引進外資,自己的外匯都達到了3萬億,已經到了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放哪里的程度,地方ZF還在不遺余力地為引進所謂外商投資而在稅收、土地、環保等方面提供空前優惠,真是一個天大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