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以誠為貴”,孟子云:“車無轅而不行,人無信而不立”。這是我以前對誠信的最深的印象。而今年,第一次,“誠信”二字飛離紙上,躍出腦海,變成實物—可觸可摸,還有溫度。朋友悲傷的面孔,哀傷的眼神和悔恨的淚水狠狠地敲擊了我的心,讓它揪在了一起。我不禁思考,究竟是誰偷走了我們誠信考試的習慣,造就了這幕悲劇。
“速食文化”就是這第一個“小偷”。生活在信息通訊時代的我們,習慣了快餐文化,慢慢的都走上了“速食”主義。對于知識,我們越來越喜歡“現學現賣”、“要用即學”。靜下心來、耐著性子潛心治學,成了我們要攻克的難關;傾盡一生只為科學事業的居里夫人離我們更是越來越遠。因此,考前復習甚至是考前預習加復習成了大學見怪不怪的“風景”。正是因為臨時抱佛腳,學的不踏實,對于考試心里沒底,才有人干脆鋌而走險!不過要到達鋌而走險這一步,自制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人的自制力體現的是一個人的軟實力,也是道德修養的體現。至此,第二個“小偷”也就呼之欲出了—誠信教育的匱乏。一直以來,雖然每次考前我們都會強調一下考風考紀問題,也會簽誠信考試承諾書,但說實話我們除了第一次,以后就都沒有把這個真正放在心上,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是老調重彈,是過場,重復造就了麻木。在我看來,誠信教育不應該僅僅是過場,而應該真正落到實處,讓信敏廉毅不單單出現在我們的文章及演講中,而是在我們的一舉一動中體現,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中展現,營造一種“信敏廉毅”的氛圍。
好的氛圍可以影響大家的行為舉止,星星之火亦可以燎原。這第三個“小偷”應該就是“星星之火”——作弊的苗頭了。當一個人有了作弊的苗頭時,他就會開始燃燒身邊的小草。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人多了膽子也就越大了。于是乎,作弊這就開始上演了。
這三個“小偷”合伙作案,一舉拿下了不少人的誠信。可是反觀誠信被盜的心房,我們不得不感慨他們防盜門的偷懶與松懈。防盜門——我們心中的底線,肩負保護之職,本應該恪盡職守,絲毫不敢有所怠慢,可是他們卻在關鍵時刻松了栓,放了行!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不能用小孩來自居,因為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亦不能以一個大人來自詡,認為自己已經成熟、已能斷是非、能擔后果,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生活在家長老師的庇護下,鮮嘗社會雨露,人間冷暖。我們要本著虔誠的心學習生活,學習師長與課本的知識技能,更學習他們的道德修為,堅持軟硬實力兩手抓。而對于考試更是要帶著的真誠心來迎接,真誠的對待考試,接受它對我們教學質量,對我們學習成果的檢驗。誠信對考,為你、為我、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