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垂髫稚子到青春少年,扳指算來上學已然有了13個年頭。十三年來我都是抱著一種矛盾的態度看待考試,但不可否認,考試,已成為了我漫漫學習生涯中的重要代名詞。
對我來說,小學時期的考試并未對我造成什么影響,那時家教甚嚴,學習也不繁重,每天上課精神飽滿積極發言,考試起來也算得心應手。并沒有非常在意考試準備和考試成績,但同時也不存在為了考試冒著被老師揪到的風險去舞弊的情況,畢竟從小還是以好學生、講誠信的孩子來定位自己。有趣的是,每次考試下來的好成績都能讓我非常開心,有時候作文拿了高分,數學拿了滿分,真是會有心里嘗了蜜的甜美感覺。時光倥傯,童年時代的輕松快樂很快過去,進入中學的我漸漸感受到了學習的壓力——初中老師強調要考出好成績進入重點高中,高中老師督促我們沖向名牌大學——而這些,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成績就是硬道理”。
所以,考試這件“小事”就讓人不得不重視了。
上大學前我一直沒有停過思考考試的目的和意義。我以為考試絕不是一個可以讓人不擇手段只求分數的游戲,如果忽視了考試的目的和規則,真正的受害人只能是自己。
考試永遠只是一道門,當我們跋涉千里艱辛求學、或是走馬觀花懵懵懂懂,都必須通過這道門。它可能是一段旅程的出口、入口或是加油站,你在這里稍事停留然后整裝待發。所以,一扇門對你的評價也值得你斟酌,它不會很全面但它所指出的不足的確將成為你的弱點,對于一個有想法的學生來說,知道自己的不足永遠重于考試落馬的尷尬。
我們不能受制于考試,不能因為追求高分鋌而走險,而且明知走向的是道德的懸崖。從中學開始,考場作弊就離我們不遠,有時候很小的妥協,就構成了考試的重錯。因為對自己要求不高,因為太在乎分數,甚至因為小小的不完美,都會觸動作弊的琴弦。并不是被發現被檢舉才讓人因處分而后怕,而是對自己的良心沒有了交代。
與其每次膽戰心驚,不如讓自己沉浸與學習之中享受求知的快樂,與其痛悔自己的過錯,不如讓自己行的端做得正無可挑剔。我與考試有個約定,也與自己的良心有個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