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論語》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孟子》說“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管子》說“誠信者,天下之結也”。自古以來,中國人就講求“誠信為本,一諾千金”, 那么到底什么是誠信呢?誠信就是誠實、守信。它是一種處世原則,一種道德規范。
我們現在作為大學生,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代表,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是社會的未來棟梁!但是又有多少同學做到以身作則?打小抄,偷考卷,買竊聽器材等等不齒的行為,卻被很多人去效仿。考試,考的是成績,同時也考出了一個人的道德!如果總是以作弊為榮,將考試作為兒戲,考試的真正意義又何在?同學真實水平又怎么體現?
又由于少數的同學這種不良的行為,從而造成了更多的同學的不解!他們或許在想:為什么我們辛辛苦苦的學習,到頭來他們輕松一抄就在我們的前面?那我們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為什么我們還要這樣辛苦?倒不如和他們一樣吧。隨著這種想法的深入。于是就出現了考試作弊的不良風氣,但是同學們是否想過,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啊!考試是檢驗自己在這段時間的學習的水平,如果大家都這樣欺騙別人,到頭來其實是害了自己!其實學習,它是由興趣作為出發點,如果對學習感興趣,如果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謙虛謹慎的態度。就根本不需要什么抄襲的惡劣的行為了!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學問之道,來不得半點虛偽和欺騙。一個考試作弊的人,不僅僅是治學態度的問題,更是個人思想品質和人格問題。為了分數,作踐自己的人格是不值得的,別人將用鄙夷的眼光看著你,在你身后大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作業是他自己做的嗎?這次考試他作弊了嗎?我應該相信他嗎?由此看來,考試作弊是得不償失的。沒有誠信的人生活在世上,如同一顆漂浮在空中的塵埃,永遠不會收獲公眾的贊美,還有內心深處的踏實和寧靜。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誰不去踏踏實實印下誠信的足印,將永遠走不出渺小與狹隘的怪圈。我真心希望大家能誠信生活,誠信學習,杜絕考試作弊的不良行為。畢竟,播種誠信,你收獲的就不僅僅是朋友的信任,還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分數誠可貴,獎勵價更高,若為誠信故,兩者皆可拋”。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互相提醒,互相督促。把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內化為自己的內心信念,外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以純潔的心靈吸納無盡的知識,讓舞弊遠離校園,讓誠信常駐心中!實事求是,信守承諾,認真學習,誠實考試,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給心靈一片凈土,給誠信一片天地,帶著誠信上路,踏出一路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