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背著書包走進學校,第一次考試的情景,那時候根本不知道考試是什么。時間過得真快,轉眼考試伴隨我成長了12年,我們已密不可分。
是啊,12年,足夠一個人去認識、去了解、去領悟一樣東西……
剛上小學,第一次接觸考試,老師說,考試就是自己做自己的題目,不能看別人的。于是視線不敢離開自己的卷子,頭也不敢抬,就怕背上偷看的罪名。等年紀稍大些,就不再這么聽話了。和同桌關系比較好的時候,碰到不會做的題,心虛地用胳膊捅幾下:這道題怎么做?于是一個小紙條就小心翼翼的塞了過來。但是和同桌鬧別扭的時候,誰也不想教誰,一邊寫答案一邊用小手擋著,寫完之后理直氣壯地找本練習薄蓋起來。
考試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考100。因為爸爸答應考了100就帶我去超市買好吃的,媽媽就帶我去逛公園。所以期待每一次考試,然后拿著滿分的卷子向爸媽邀功。沒有考到100,也可以獲個鼓勵獎。考試真好。
但到了初中,我開始害怕考試。人長大了,懂事了,知道有壓力了。記得有次期末考試碰到默寫題,偏偏是我沒有背的那幾個,意味著我要比別人少5分!意味著我選不上三好學生了!虛榮心在作怪,于是找了一個“考完后我會好好背”的借口,帶著兩倍于平常的心跳偷偷地翻開了桌肚里的書……
結果,我是班里的第一名,三好學生的獎狀也如愿拿到手。可是,我卻開心不起來,這本不該屬于我。從那以后,我沒有做過弊。因為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即使拿到了也不會幸福。真正的快樂在于自己真真實實的努力獲取。
進入高中,我已經是懼怕考試了。高中的考試,特別是數學考試,簡直是抗壓測試。一碰到不會做的題目,對應的分值立刻浮現在眼前。一直秉持“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分”的我在這時是最痛苦的,但也只能形式寫幾個字,奢望老師給點同情分。考完后看著可憐的幾分,發現許多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又在糾結于自責。期待下次的考試,又害怕再次失敗。
但,經過日夜與考試相伴的高三,我已經可以完全放下了。其實分數沒那么重要,得不到就放棄。有比你分數高的人,也要看到那些考的比你還差的人。一年過后,還會記得這些分數嗎?為什么還要糾結于這幾個數字呢?只要用心對待了,結果并不重要。
有些事,只能看透,不能看重。寧愿被別人打敗,也不要倒在自己的手里。像莊子一樣達到超然脫俗的境界對于我們來說還有困難,但至少可以假裝不在乎。不去想結果怎么樣,腳下的每一步才是真正需要關注的。
高三一年的考試,其實就一直教我要看淡一切,這也是每個人應該學會的吧。將來在社會中經營生活,心態才是最重要。
不管是現在的我,還是將來的我,和考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12年的相伴,我懂得很多。接下來的日子,期待還有更多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