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定義
“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
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
國學指的就是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國學,可譯做“guoxue”(音譯)、“Sinology”(意譯,指中國學或漢學)。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筑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