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院從創立之初,一年招收一、兩百位學生到十年后的今天發展為四千多個學生的規模,并且成了青年學子夢寐以求的首選目標以及江財與友校眾多學院的標竿,其成功絕非偶然。我有幸從第一屆學生開始即參與教學,并見證其成長茁壯的歷程,真是與有榮焉。
我在國際學院第一次的授課經驗是美好而且終生難忘的。
我教的課程是國際貿易實務。記得我第一次踏入教室的時候我很訝異的發現全部的學生都已經坐好了。這在臺灣不管是那一所大學都是難得一見的情況。在上課的過程中每一位同學都鴉雀無聲聚精會神聽講。雖然我全程用英文授課,當時的學生幾乎全都可以聽懂,英文程度之高令我贊嘆。通常我上了一個段落之后,會停下來給同學一點時間思考與討論,這個時候全班一時熱鬧起來,一群一群的學生非常熱烈地討論,也有學生開始問我問題。他們的問題都非常有深度,可以看出聽講時的用心。更難得的是,很多學生都用英文提問。下課時間到時,我也沒時間,一波一波的學生涌過來,繼續問問題,使我連上洗手間都是匆匆來回,但是看到學生有這么高的求知欲,真是非常欣慰。
我的考試全用英文命題、英文作答,一般都考申論題四題,其中可能有些子題,時間兩個小時。估計如果同學熟悉內容,振筆疾書,答案周延充實,也不太可能有多余的時間。當時的學生有幾位都能在時限內把八頁的答案紙寫得滿滿的,內容切中題意,融會貫通,英文文法及句子結構無甚大錯,字體整齊又漂亮,實在難得。評閱這樣的考卷真是一大樂事。一直到現在我還把其中一、兩位學生的答案卷影印本保留珍藏,不時作為鼓勵兩岸學生之用。
在國際學院授課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光之一。連續授課幾屆之后,因為我在實踐大學擔任了校長的行政職,不得已中斷大約三年的時間,直到去年我卸下行政職承大家不嫌棄,再次回來繼續貢獻所學所能。數年來對于國際學院而言,我是一個參與者,也是一個旁觀者。身為一個教育行政人員,在出入之間,我對國際學院有極深的觀察,我認為它今日所以能成為同類型學院的典范,除了歸因于上級的充份支持及獲得學生與家長的認同外,最關鍵的是它一直有一個富使命感的夢幻團隊,競競業業的在經營它。
國際學院可說是在林勇主任慎始之后,由蔣經法院長雄才大略,恢宏開闊地開創了新局,并奠定了長遠發展的基礎。之后經過葉龍森院長,到現在的楊慧院長都是極佳的領導者。楊慧院長待人誠懇親切,做事踏實細膩,干勁十足,勇于創新,她所創立的中華文化研習社,讓我印象深刻。相信她必能承先啟后,繼往開來,創造國際學院輝煌的另一頁。
國際學院歷來的副院長以及學院內的同仁也都是一時之選。肖瓏、王耀德及陳衛東三位副院長都是默默做事,事事為公,襄助院長的最佳幫手,國際學院內有最佳的組織氣候,所有同仁都腳踏實地地在追求卓越。學院內的同仁告訴我在蔣經法院長的時代,他們常看到他半夜還在辦公室忙公事,自然上行下效,蔚然成風,現在在忙的時候大家也不以為苦。
國際學院的學生輔導體系也令人印象深刻。鄭赟書記及劉慎河副書記等輔導人員對學生都是關懷備至。有一次我與劉慎河副書記聊到我以前教過的學生,令我驚訝的是他幾乎對每一位學生家住那里,家長是什么職業,學生畢業以后動向如何,從那一個工作換到那一個工作,都了如指掌。我認為輔導學生就是要做到這樣的程度,我也曾經以這個例子在實踐大學的導師會議上勉勵我們的導師。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我到國際學院來上課時直接協助照顧我的年輕同仁,特別是夏賢鋒以及謝波兩位老師。他們都是除了睡覺以外任何時間都可以隨時待命做事的年輕人,從他們的敬業精神以及待人接物的態度,我們可以隱約地看到國際學院的未來。
國際學院在教學及輔導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我看到國際學院在那么短時間建立了那么多國外學校的關系,而且每一年幾乎有招生人數的半數到國外姊妹校當交換學生,實在是非常的欽佩。我更高興聽到國際學院歷屆的畢業生,不管是在升學或就業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成就。這些當然都是國際學院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
恭喜江西財經大學國際學院十年有成,也期待它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再創新猷。
文:臺灣實踐大學 謝宗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