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結緣是在2009年的夏天,也是我來財大工作的第二年,這一年,我加入了國際學院的班主任隊伍,同時,由于工作關系,領導指派我負責聯絡學院的宣傳工作,從此便于國際結下不解之緣,下面就書寫對國際的點滴感受向國際十年獻禮。
濃郁學風 培養專業扎實的國際學子
走在江財的校園里,看到匆忙行走的學子,上去打聽,十有六七是國際學院的學生。同事之間閑聊,一提及國際學院,大家都有同感,那就是國際學院濃郁的學習氛圍。
作為江財教學改革實驗區的國際學院,被譽為我校的一張名片,但是名片如何打造才能顯得更加亮麗,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論怎樣,作為學生,本職的工作還是學習,沒有良好的專業功底與優異的英文水平,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國際學子。為此,學院出臺了符合國際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系列管理辦法,通過制度強化學風建設,比如用于激勵先進的獎學金評選辦法、獎勵出國留學的高額獎金、獎勵參加國內外大賽的專項獎學金、獎勵專業優秀學生的單項獎學金等等,雖然重賞之下未必有勇夫出現,但起碼能夠調動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熱情,從而帶動整個學院學習風氣的提高。
在課程安排上,3+7+X的課程設置模式,其中,3+7+x”中的“3”指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3門通識必修課程(大學英語、數學或大學語文、計算機應用基礎);“7”指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7門學科基礎課程,課程的選定應根據本專業領域教學指導委員會確定的核心主干課程和參考國內外著名大學相同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按照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確定;“X”指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5門左右深化專業知識,拓展專業知識面的專業方向課程,為日后的學生升學或就業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不論走到哪里都會讓我們的學生游刃有余。此外,恐怕更富有國際學院特色的便是海外名校的教師為同學們授課,由于時間緊迫,授課時間安排比較緊湊,這種上課方式習慣上被同學們稱為集中授課,估計也就是這種上課模式,讓同學們感覺回到了高中時代,不過上課的方式與主講教師卻不一樣了,國內外老師合力打造國際學子扎實的專業基本功。
豐富內容 搭建形式多樣的育人平臺
緊張的學習之余,國際學院還為同學們安排了門類眾多的研習活動,讓同學們融入集體的洪流,參加為大家量身定做的各類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鍛煉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為提升國際學子的社會交往能力,讓同學們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學院要求每個年級的學生寒暑假都要參加社會實踐,大一大二的學生側重社會觀察,大三的學生主要是專業實習或實踐,此外,還有每年四、五月份的學術節,多種多樣的活動安排讓同學們應接不暇,只要你愿意,總有一個活動能夠激發你的興趣,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除去學校以及院里豐富多彩的團學活動,最受國際學子歡迎的恐怕要屬每年暑期的寶島臺灣與澳洲之旅了,這兩個研習活動也是最受國際學子參與的項目。
每年臨近暑假,都會有大批學生向學院遞交海外研習的申請,國際學院比較成熟的暑期夏令營項目有與臺灣實踐大學的聯合舉辦的海峽之旅以及與澳洲暑期研習項目,海峽之旅讓國際學子親身感受臺灣的風土人情,澳洲游學能夠強化同學們的口語水平,領略異邦的生活方式,我們班上就有8位同學參加了這兩個項目,一致表示收獲很多,學到了在教室里學不到的知識。此外,經過不斷努力,學院還開辟了德國F+U寒暑假實習項目、美國暑期帶薪實習項目以及AIA寒暑假學術文化交流項目等,為同學們提供了種類繁多的海外研習機會。
中西合璧 塑造素質過硬的國際人才
中西合璧這個詞,用在國際學院身上再恰當不過。一中一西,各有千秋,二者的精妙結合,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是與眾不同。同樣一本會計學,用的卻是不同于普通會計專業的全英文版教材,這似乎不太符合國人的學習習慣,然而,在國際學院卻是這樣的教科書,學院為每個年級的學生均安排了外教講授專業課,并且很多課程實現了雙語教學,讓同學們享受國外的學習方式。
中華文明延續五千余年,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同學們學習和傳承。國際學院在國際化辦學過程中,深刻認識到了對本院學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與研究的必要性,國際學子留學海外,在接觸到西方文化知識的同時,他們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根基。同時,作為一所開放性學校,學院對外交流活動越來越頻繁,來到我校任教的國外教師及到此學習的國外留學生也逐漸增多,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同樣有著濃厚的興趣。于是,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社應運而生。研究社一經成立便受到了大家的熱烈歡迎。據籌備負責人介紹,目前全校共有150余人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社,其中不乏藍眼睛、黃頭發的國外留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社下設國學、戲曲、書法、民樂、棋藝、國術、繪畫與服飾等部分,分別圍繞各自的內容開展形式多樣活動,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與。中西合璧,不禁有形式,更有內容。
十年,漫漫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十年,江財發展進程中的大跨越。在江財即將迎來她90歲華誕之際,國際學院走過了不同尋常的十年,不論是學院規模還是人才培養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并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向著更遠的方向前行,祝福國際十年,祝愿她能夠在未來的道路走得更寬、走得更遠。
(文/郝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