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江財國際結緣于2007年。還記得那時初來江財應聘,國際學院的鄭赟書記恰巧是面試評委之一;7月份正式到江財工作,便開始了情定國際的故事——榮幸地被選派擔任國際學院2007級國際金融4班的班主任。2012年,在07國金4班60名同學順利畢業后,國際學院給我安排的新生班級依然是國際金融4班。可以說,在江財工作的五年多時間里,“江財國際”、“國金4班”已成為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年是江財國際學院的建院十周年,雖未經歷學院成立初期的篳路藍縷,但作為一名伴隨著國際學院共同走過了五年多的兼職班主任,借此機會談談我所認識的國際學院。
印象一:國際學院的管理服務理念。在國際學院兼任班主任的五年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學院對學生成長的那份關愛與投入。院領導經常談及的一句話就是“學生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求我們“用心、用情、用智、用時”的服務理念來做好各項工作,切實把服務學生成才擺在了學院工作的首位。學院設立了院領導接待日,要求學工人員到樓棟辦公,班主任定期到寢室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需求,服務學生成長,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上享受到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在生活上感受到大家庭般的溫馨。
印象二:國際學院的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隊伍是國際學院一支比較特殊的隊伍,特殊之一在于這支隊伍兼職人員多,分別來自學校多個部門,如黨辦校辦、宣傳部、教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學工處、檔案館、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這種特殊的人員構成,形成了良好的信息渠道,可以適時掌握學校教學、團學、外事等多方面的信息,為學生成長提供了更多機會。特殊之二是國際學院對班主任隊伍的規范管理。在國際學院,班主任是本班學生的直接服務者,但凡學生要了解或辦理的事情都是先找班主任,參加班會、參與班級活動、走訪學生寢室、與學生交流談心等等,并執行相應的管理考核制度,班主任的職責在國際學院體現的淋漓盡致。此外,學院還率先在學校實施班主任公開選聘制度,提高學院班主任的準入門檻。基于此,班主任隊伍已成為學院一支重要的思政工作力量。
印象三:國際學院的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學院作為學校對外交流的門戶和展示國際化辦學的窗口,近年來,在國際化辦學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我看來,其最大的成績莫過于為學校培養的國際化人才。以我自己所帶的07國金4班為例,60名學生中有32人先后出國留學深造,出國比例為54%,其中有多名學生申請到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等世界名校。而據最新統計數據,自2003年至2011年,國際學院共有1242名同學前往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留學,其中320余人進入全球排名前百位高校就讀。這些學生在實現自己夢想和價值的同時,也鑄就了“江財國際”品牌,提升了江財的國際聲譽。正如廖進球書記在2011年學校暑期工作會議上所言,若干年后,當這批優秀學子學成回國,他們將為江財帶來無尚榮耀。
結緣江財國際的五年多時間中,有付出,更有收獲,那些與國金4班學生共同經歷的歲月和時光,已成心底的珍藏。我為自己能成為一名江財國際人而感到由衷的驕傲與自豪。
十年,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記錄了一批又一批江財國際人的執著和心血;十年,是一首鏗鏘的青春禮贊,縈繞著一批又一批江財國際人的夢想和激情。十年,更是一條嶄新的起跑線,這條起跑線的目標更遠、任務更重。衷心祝愿江財國際在新的征程上,能以更睿智、更理性、更從容的姿態,腳踏實地,堅定前行,書寫出更輝煌的篇章!
文:龔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