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我,比很多同窗幸運的是,我依然生活在這個校園的一隅,依然能碰見一些熟識的面孔,也能在接到好友的問候和掛念后去重走一遍我們曾經留下的腳印。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在笑鬧,不憂愁的臉,不倉惶的眼;然后的然后,是現在的國際學子,更精致的海報,更豐富的學習,更颯爽的英姿;總會有人在不斷重演我們的故事,最后的最后,沒有最后......
2006年,我加入了國際學院這個剛組建四年的新家庭,國際化的師資、國際化的教學、國際化的交流,有點瘋狂,有點興奮,有點迷惘,全新的人生和夢想就這樣揚帆起航。四載春秋,我遇見了很多國際的人,參與了很多國際的事,本顯單調的人生在這些人事后漸增斑斕。駐足回首國際的人事,有些隨風,有些入夢,有些,長留在心中。
緣分,妙不可言
有些記憶的畫面只會愈發的清晰,畢業的那一天我們在MBA報告廳舉辦畢業典禮,開始播放畢業DV的時候,已經有女生悄悄地抹眼淚,待全場合唱《朋友》的時候,多少人已經泣不成聲。“沒人能取代記憶中的你和那段青春歲月,一路我們曾攜手并肩,用汗和淚寫下永遠”,緣分,妙不可言。
是緣分,讓我們走進我們親切稱呼的“醬菜”國際;是緣分,讓我們結識本沒那么簡單能找到的聊得來的伴;是緣分,讓我們迷惘的時候接受到各個導師的幫助。
是緣分,那個人來人往的迎新據點旁,我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06國金2班的下方;是緣分,那個夏日的午后在嘈雜的環境中我接起陌生的電話,從此與院刊結下不解之緣;是緣分,讓我繼續留在這個校園,帶上同窗的份一起看未看夠的風景。
寶劍鋒,從磨礪出
大一的時候住得離晨讀園很近,自覺不能浪費這樣的地利,便每天早晨六點半至那里學習新概念英語,至今還記得當時自己還頗為這樣的自覺性而自得的小心情。但是在之后的一次講座交流中,當時還是國際學院院長的蔣經法副校長提到自己每天六點前已經繞學校跑完一圈,卻甚少看到晨讀的同學,當即心里的那點自得已經煙消云散,是的,還不夠,努力還不夠。
最近有句很流行的話:我不擔心努力了不優秀,只擔心優秀的人比我更努力。我聽到這句話遠比他流行的時候早得多,但卻是偶從一個尚未來得及相識的國際學子口中聽到,當時他正在感慨手里拿的國際學院前幾屆的畢業生去向統計。是的,國際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十分誘人的舞臺和世界,更催發了我們為之努力的信念和動力。
樂之,惜之
人生若只如初見。學院辦公室的長廊上有懸掛著好些幅學生和老師在各種活動中的經典留影,一段時期才會更換一次,但是每次從電梯出來,即便是看過好多次的圖像和文字,依然能讓我流連和摩挲。這些作品里可能很多見證的是某個人某個夢想實現的瞬間,但是把他們匯合起來,記錄的就是整個國際夢想的一步步實現。
國際學院的院刊已經由《國際之旅》更名為《記錄》,得知這個變動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確實貼切。我有一個小箱子,里面放著我參與其中的每一本《國際之旅》和《畢業專刊》,他們是我國際之旅的一個重要記錄,把他們翻出來溫故的時候總會感慨何其幸運自己有這樣的機會為自己做這段時光的記錄,也為國際做了夢想之旅中的一段記錄。
“教學相長、中西合璧、外引內聯、高位嫁接”,好風長吟,好夢常做,心向往之,一夢十年。做國際人,懂得在緣分中把握機遇,在機遇中加倍努力,在努力中珍惜成果。所以,不在乎穿越綿綿山脈,國際之夢總能代代延續;不在乎遭遇霜凍烈日,國際之夢總會永遠盛開。
謹以此文,敬獻國際激情燃燒的十年。
文:朱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