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我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當中,不應該僅僅圍繞著知識(即IQ)方面,還應包括為人際溝通和社交禮儀(即EQ)等方面。
同時他對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老師作了一個界定:
1.熟練掌握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概念;
2.把世界上相關研究的最前沿知識介紹給學生;(當然,這要求老師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跟進最前沿信息)
3.教授學生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么這些條件都對教師自身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對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目前我們采取質量控制的方式主要有:網上評教、督導、師生交流、落實聽課制度、完善教學大綱、制作教學文檔和批改學生作業等,這些都對我們教學質量起了很好的監控作用。
最后,他還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
1.有些課程不是一定要用雙語教學;
因為可能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難:學生英語的聽說能力還沒跟上,老師的外語表達能力還存在一定問題,用外語教授數學課程有一定難度(包括學生與教師雙向的困難)。
2.定期舉辦一些有關學生社交能力與禮儀方面的講座;
3.經常組織一些教師間的交流會;
這樣的方式可以讓老師們在一起共同解決課程的銜接和先后順序問題,避免出現前面老師因后面有課程涉及此問題而不做深入講解,后面課程的老師又因之前課程有涉及認為學生已經掌握而跳過出現的空白。
4.將院內老師教學要求規范化;
5.加強國際學院雙語教學質量的認定,國際學院的老師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