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財經大學是一所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法、工、文、理、藝術、教育等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財經學府。2008年2月6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江西財大師生共度除夕,并稱贊說:“你們學校是所很好的學校”,激勵著學校永葆奮斗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1923年秋,在“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浪潮中,學校前身江西省立商業學校肇基創業,辦學宗旨確定為“振興江西各地商業,為其富國強民計”,開啟了江西商業教育的先河。抗戰時期,學校輾轉深入安福、興國、泰和等贛西、贛南等地頑強辦學、存續薪火。新中國成立后,學校幾經更名并校,1958年,江西財政經濟學院應運而生,成為江西第一所本科層次的高等財經學府,由此奠定了學校辦學基礎。此后二十余年間,學校雖歷經曲折,但初心不改,牢牢肩負起培訓行業干部與開展本科教育兩副重擔。1978年,為振興財經教育,助力國民經濟恢復發展,學校得以復辦。由此,學校迎來了教育事業發展的新轉折、新起點,1980年成為財政部部屬院校,1996年更名為江西財經大學,2000年學校管理體制由財政部主管轉變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為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堅持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緊緊圍繞爭創一流的主題主線,確定了“兩步走”規劃藍圖,通過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夯實育人中心地位,構筑思想文化高地,推動多學科協調發展,加強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打造開放辦學體系,助力國家自主人才培養、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和科技自立自強。
百年弦歌不輟,世紀薪火相傳。江西財經大學自創辦之日起,就與民族共命運、與國家共發展、與時代共進步,始終堅守愛國報國、經世濟民的價值追求,健全人格、厚植情懷的教育主張,自立自強、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團結協作、包容并蓄的人文品格,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姿態作風。百年來,學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訓和“敬業樂群、臻于至善”的大學精神,形成了培養具有“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辦學特色和在紅土地上培育創新創業型人才的辦學模式,培養了30余萬名各類優秀人才,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走出了在革命老區辦人民滿意高校的奮進之路。最新數據顯示,學校位列中國財經類大學排行榜第7名,校友會中國大學排行榜第99位,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全國第101位,全國高校薪酬指數排行榜第57位。
江西省立商業學校
江西財政經濟學院
學校恢復辦學
財政部部屬院校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省主管
財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現有蛟橋園、麥廬園、楓林園、青山園四個校區(不含獨立學院所在的共青城校區),占地面積共2200余畝,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館藏各類圖書1781萬冊,是全國綠化300佳單位之一。學校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提升治理效能,設有19個教學學院、4個管理型學院、1個獨立學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和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共建)各1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院士工作站、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省部級科研平臺共計31個,以及獨立設置科研機構6個和非實體研究機構12個。
學校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引領,構建以經管學科為核心、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體系,基本形成數智類、經管類、文法類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特色布局。現有應用經濟學、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統計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社會學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7個博士后流動站。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等級,工商管理學獲評B+等級,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入選“江西省一流建設學科”,統計學入選江西省沖擊“世界一流學科”突擊隊學科。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出國留學培訓為補充的辦學格局。長期以來投檔線、錄取平均分和畢業去向落實率位列全省高校前列。現有在校生35900余人,其中本科生28400余人,碩士研究生6900余人,博士研究生600余人。開設54個本科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擁有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7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MOOC)9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6門。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統計學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系列“101計劃”。設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45個,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2個。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先后兩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性評估中獲專家組高度評價。
學校加快推進自主知識體系重點項目建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和高端智庫提質行動。獲評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1項,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63項(特等獎1項)。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0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重大招標項目28項,領軍人才項目1項;獲批國家自科基金500余項,其中重點項目3項、優青項目(青年B類)2項;獲批科技部重點研發課題1項、科技部重大項目課題1項等。3部專著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10余項研究成果編入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并送中央領導決策參考,400多篇研究成果、調研報告獲中央和省部級領導批示。主辦的《當代財經》入選新聞出版總署首屆“全國百強社科期刊”、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全國高校權威社科期刊。積極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承接項目三度受到原國務院扶貧辦的表彰,研究團隊獲評“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全國鞏固脫貧成果第三方評估先進集體”。成立江西財經大學-用友財經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全國率先發布敏毅財經大模型。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推動人才引育“121”行動,持續推進“百人會戰”與“四個一批”人才戰略,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機制。現有教職工2300余人,博士學位教師在專任教師中占比76.1%,高級職稱教師在專任教師中占比50.9%,擁有博士生導師202人、院士2人、國家級重點人才項目獲得者1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全國模范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6人、省部級以上人才工程項目獲得者123人。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先后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德國、俄羅斯等52個國家和地區的204所高校建立穩定的合作與交流關系。加入國際商學院聯盟、中俄經濟類大學聯盟、中外財經教育聯盟、國際社會工作教育聯盟、亞太旅游協會等14個國際專業聯盟或組織。獲批3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全省首家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英國考文垂大學共建孔子學院。先后成為AACSB會員、EFMD會員,通過BGA國際認證、QS Stars商學院五星認證,獲評ACCA白金級教育機構資質。先后通過教育部來華留學高等教育質量認證與再認證。

信敏廉毅
敬業樂群 臻于至善
力爭躋身“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大學,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一流數字財經大學和服務江西標桿大學。
實現一流學科建設新突破
優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加快科技創新能力建設
提升社會服務質效
做優國際化辦學品牌
機構綜合改革
學院分類綜合改革
“院辦校”體制改革
教師分類管理改革
編制改革
考核評價體系改革
崗位動態管理改革
薪酬體系改革
分類綜合預算改革
......

謀劃“十五五”時期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必須準確把握學校新時期的階段性要求,著眼一流學科和三大轉型兩大建設任務,堅持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緊扣學校當前主要矛盾,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新貢獻,確保一流學科建設取得跨越式進展,研究型大學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